龔健雅院士:標準化是中國測繪走向世界的必經(jīng)之路
武漢大學龔健雅院士多年來致力于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他牽頭編制的國際標準《地理信息 影像與格網(wǎng)數(shù)據(jù)的內容模型及編碼規(guī)則 第一部分:內容模型》,作為中國主導編制的首個地理信息國際標準已正式發(fā)布。日前,記者就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對龔健雅進行了專訪。
記者:您是從何時開始接觸測繪標準化的?怎么起步的?有何感受?
龔健雅:我大概是從1996年開始接觸測繪標準化的,第一項主持研究發(fā)布的國家標準是《地理空間數(shù)據(jù)交換格式》。
從2002年開始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的會議,主要參與第四工作組和第六工作組的國際標準編制工作。
那時,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標準的發(fā)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直到2000年以后我國的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發(fā)展非常迅速,很快發(fā)布了一系列測繪地理信息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
但在當時,由于語言沒有優(yōu)勢,且國際交流經(jīng)驗不足,我們一直沒有深入?yún)⑴c到國際標準編制的實質性工作中。
直到2010年后,我國在測繪地理信息人才和技術方面都有了充分的儲備和長足的進步,有了足夠的實力來參與甚至主導國際地理信息標準編制工作,相信以后還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記者:中國主導的首項地理信息國際標準是在什么背景下立項的?研制過程是怎樣的?
龔健雅:我國地理信息領域的專家從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成立以來就一直參與地理信息國際標準的編制。
2000年以后,我國在地理信息技術和遙感衛(wèi)星影像技術領域飛速發(fā)展,自2006年以來,發(fā)射了若干遙感衛(wèi)星,包括資源衛(wèi)星、海洋衛(wèi)星、氣象衛(wèi)星等,獲取了大量遙感影像數(shù)據(jù),并在影像數(shù)據(jù)處理和應用方面取得很大進展。
2011年至2012年期間,我們與時任美國國家地理信息標準委員會主席的狄黎平教授多次交流,討論將中國在遙感影像處理方面的技術和經(jīng)驗通過制定國際地理信息標準的渠道跟世界各國分享,完善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在該領域的標準化工作。
于是,由我代表中國,在2012年6月正式向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提交了國際標準立項提案,并于當年12月11日在沙特阿拉伯召開的第35屆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大會上得到批準。
在提交立項申請時,我方專家已經(jīng)與美國專家共同合作完成了一個標準草稿,后來經(jīng)過多輪征求意見和投票,并多次在第六工作組會議上討論,會后根據(jù)各國專家意見修改草稿,直到2015年年初,我們將最后版本提交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中央秘書處審核后,于2015年6月通過全體會議審查,并于2016年1月正式發(fā)布。
記者:您認為在當前“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中國標準走上國際舞臺,對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è)發(fā)展有何影響?
龔健雅:“一帶一路”為我國的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提供了一個向沿線各國輸出技術服務和共享軟硬件產品的契機,既能夠幫助沿線各國快速提升其在該領域的發(fā)展和應用,又能夠促進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走出去”,并得到繼續(xù)提升和完善。
我國將成熟的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和產品規(guī)范轉化為國際標準,為沿線國家相關領域的發(fā)展建設提供依據(jù)和參照,同時,通過國際項目合作,派出相關技術人員,培訓和協(xié)助當?shù)丶夹g人員快速掌握和應用技術來加速其建設步伐,以此來推廣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的軟硬件技術、方法和產品,擴大國際影響力,提升我國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領域的國際地位。可以說,標準化是中國測繪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記者:您認為中國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國際化未來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繼續(xù)努力?
龔健雅:一方面,要加大有關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及其標準影響力的宣傳范圍和力度,讓更多的機構和人員充分了解該組織和地理信息標準化的重要性,擴大我國參與該組織工作會議的自由度和規(guī)模,吸引和鼓勵科研人員將相關領域的成熟技術和方法進行標準化,并通過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及我國標準化主管部門推介到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的相應工作組申請立項。
另一方面,組織人員將我國已經(jīng)成熟穩(wěn)定的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標準翻譯成英文,用于指導和協(xié)助“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測繪地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測繪產品生產,一來檢驗我國標準在不同地域上的適應性,二來推動我國標準在各國的實際應用,提升國際影響力,進而有利于國際標準項目的申請立項。
記者:您如何看待標準化與科技創(chuàng)新、中國測繪“走出去”之間的關系?
龔健雅:我國測繪地理信息領域成熟的技術標準與規(guī)范能夠為國際上在該領域處于發(fā)展和應用初期的國家提供很好的借鑒和參考,在強調科技創(chuàng)新的同時要加強已有的技術、方法、流程的精細化和標準化,提高測繪地理信息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有利于科技創(chuàng)新的成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推廣和應用,并帶動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企業(yè)“走出去”,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
記者:您能否對廣大青年測繪科技工作者參與標準化工作,提出寄語或希望?
龔健雅:標準化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將成熟穩(wěn)定的技術規(guī)范化,以便于有序指引相關工作過程的推進和保障工作成果的質量。因此,年輕的測繪技術工作者們在積極探索新技術的同時,也要注重提升新技術的穩(wěn)定性,并及時將其標準化,以加快技術向產品轉化的效率。
但需要強調的是,標準編制是一項細致而又繁瑣的工作,需要有極大的耐心和責任心,標準文檔的撰寫需要遵循標準化的格式和語言,希望參與標準編制的青年工作者能夠在充分了解標準編制的基本要求和標準文檔撰寫的基本邏輯基礎上,認真完成每一項標準的編制。
更多相關
無人機飛行途中的RTK差分定位技術解析
一.什么是RTK實時動態(tài)差分法(Real-timekinematic,RTK)又稱載波相位差分技術。這是一種新的常用GPS測量方法。以前的靜態(tài)、快速靜態(tài)、動態(tài)測量都需要事后解算才能獲得厘米級的精度。...
什么是RTK?有了RTK差分,無人機精度就厘米級了?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以支持RTK差分為賣點的飛控就如雨后春筍一樣,甚至一些消費級無人機品牌亦推出了自己的差分飛控產品。宣傳口號一般都是“厘米級精度”,但真的有了RTK差分,就到了厘米級精度了嗎? ...
十四天,往返三十公里,精密水準測量穿越川藏無人區(qū)
隊伍進溝,一眼望去山體呈黃褐色,只有稀疏低矮的蒿草,盡收眼底的是無盡的荒涼。康玉曲的河水奔涌而來、氣勢兇猛,兩岸全是礫石、流沙和聳入蒼穹的懸崖峭壁。剛修繕的羊腸小道只能容一人通過,上有飛石、滑坡,...
ZOOM75/ZOOM95全自動馬達全站儀
中緯測量系統(tǒng)隸屬于海克斯康集團,中緯測量系統(tǒng)(武漢)有限公司是海克斯康測量技術集團在中國本土投資的獨資企業(yè),產業(yè)立足中國,產品面向全球。“中緯”公司總部位于“中國·光谷”,是東湖高新技術...
徠卡全站儀“一步測量法”地形測量方案
無人機測圖、GPS測圖是我們最優(yōu)先考慮的測圖方式,遇到密集遮擋、地下空間測圖等,我們不得不采用傳統(tǒng)全站儀進行測圖。但在此時,使用全站儀也需要頻繁搬站才能完成,所以留給全站儀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細數(shù)我國四十年間的測繪成就
40年風云激蕩,舊貌換新顏。在改革開放號角的催征下,中華兒女團結一心、艱苦奮斗,在神州大地譜寫錦繡詩篇。 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è)40年的發(fā)展同樣異彩紛呈。尤其是基礎測繪工作的嬗變和飛躍,堪稱測繪地理信...
關于推進海洋測繪工作的思考
海洋測繪是測繪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我國海洋強國戰(zhàn)略的實施,我國的海洋測繪工作發(fā)展迅速,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但仍存在諸多方面的短板,制約我國海洋測繪事業(yè)發(fā)展。 近日,在2019年全國國土測...
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技術介紹
無人機傾斜攝影,也被稱為無人機空中攝影測量(AerialPhotogrammetry)或傾斜航空攝影(ObliqueImagery),是一種利用無人機攜帶高清相機在空中進行的攝影技術。相較于傳統(tǒng)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