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國情普查-周密組織 精心實施
地理國情普查開展以來,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有力領導和得力指導下,地理國情監測實施領導小組及其相關機構周密組織,精心實施,為普查順利、扎實開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強化領導 認真組織實施
2012年底,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辦公室《關于成立地理國情監測組織機構的通知》確定地理國情監測實施領導小組及其相關機構。2013年7月,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關于組建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通知》確定了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人員及內設機構,由近30名專職人員組成,設綜合、計劃、財務、技術、遙感資料、專題資料和質量控制等業務組,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地理國情監測的組織實施。
2012年開始,在地理國情監測專項經費支持下,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領導下,組織實施組開始組織項目設計與試點試生產工作。在全面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深入論證、廣泛調研,在與國土資源部等有關部門多次溝通基礎上,組織編制了《普查總體方案》《普查實施辦法》和《標準時點核準實施方案》。
為了落實任務計劃,按時按質完成普查工作,按照國務院普查辦的要求組織開展了普查工作進展周報、月報、簡報以及匯總統計工作,并配合綜合協調組通過現場檢查督導、調度召集督導、會議匯報督導、報表落實督導和重點問題約談制度,確保普查進度。
普查實施工程中,組織實施組每個年度在總結上年全國各地工作的基礎上,認真梳理當年的階段目標,制定當年普查工作計劃,并及時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工作對接,做到任務具體、責任清晰。在全國統籌管理方面,進一步細化月度計劃,按計劃開展進度督促檢查,層層推進,逐一落實。在對全國各地區進度督促方面,采取分區分片聯系的方式,配合綜合協調組,由分管領導帶隊不定期對全國普查工作進行現場督查,對進度滯后的省份進行督導、約談,加壓推進。一方面,及時發現問題,及早提出對策予以解決;另一方面,及時總結經驗,把好的做法及時推廣,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從而實現整體推進。
普查任務工序多、關聯大、時間緊。全國有400多家普查生產責任單位,涉及的管理和技術人員達4萬余人。為有效解決項目管理的迫切問題,快速獲得各地區實際進度情況,以創新驅動為引擎,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管理能力,組織研發了“地理國情監測項目管理系統”,該系統集成了計劃、進度、文檔資料、考評管理等功能,以及省級普查機構和國務院普查辦多層級的計劃、進度信息填報和查詢分析功能,為國務院普查辦有的放矢組織開展全國質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依據,也為管理機構客觀把握進展情況、考核管理提供了量化依據,有力地促進了工作計劃的監督落實,大大提升了進度管理工作的效率,切實起到了進度、質量雙促進的作用。
統籌管理 抓好技術協調
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采用統一的標準和技術要求。技術管理上實行了國家和省級兩級技術管理的制度,組織實施組承擔國家級技術管理工作。組織實施組下設了專門的普查技術指導組,負責對在生產過程中反映的技術問題及質量監督組在過程質量監督抽查、預驗收及驗收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分析,通過地理國情普查技術支持與知識分享系統、QQ在線、電話、現場技術支持等方式進行處理及解答,實行7×12小時技術服務。典型的、重要的問題召開技術研討會,下發補充技術文件。
根據普查工作需要,為建立認識統一、步調一致、技術規范的地理國情普查隊伍,按照“分級負責、分期舉辦、分類培訓、統一教材和持續培訓”的工作原則開展了全面、系統的組織管理和業務技術培訓。組織實施普查試點培訓5次;上崗培訓6次,近1700人參加;專項培訓與技術交流14次,1192人次參加。
技術問題處理一直是普查技術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由于參與普查的單位和人員眾多,加上是首次開展地理國情普查,內容新,技術要求與已有測繪業務差別較大,做好培訓的同時,如何高效收集和處理好各類技術問題至關重要。為此,工作中充分利用技術交流會、現場指導、問題收集軟件工具、在線問題處理以及網絡問答系統等各種手段和渠道,及時收集、發現、解答普遍性、重大性技術問題,分4期印發了《地理國情普查常見技術問題解答》,國務院普查辦處理各類技術問題3萬余條,盡最大可能確保技術問題處理的高效性。
加強指導 促進數據建庫
根據國務院普查辦要求,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組織建庫技術人員在地理國情普查試點成果數據、正式普查試驗數據基礎上,結合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數據庫建設技術設計編制、完善,針對入庫檢查技術要求、預處理方法、數據庫結構、數據入庫技術方法等關鍵問題開展多次建庫技術試驗,為《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數據庫建設技術設計》《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數據庫建設實施方案》的編制、完善、工具軟件研制奠定了基礎。
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數據建庫入庫檢查處理環節多、參與單位多、實施周期短,為了提高建庫工作效率,確保各省普查成果資料按時匯交,全國普查數據建庫按時完成,國務院普查辦組織實施組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組織管理與協調機制,包括派出技術人員開展第一階段檢查處理駐省技術指導、制定各省普查成果資料分段匯交計劃、召開技術交流會等多種方式和工作機制。
組織實施組成立普查成果資料接收小組,接收各省級普查辦匯交的地理國情普查成果資料。對于接收的成果首先進行完整性檢查,對照匯交清單進行逐一檢查目錄和文件是否一致,通過初步檢查的匯交數據才能拷貝到云存儲開展下一步詳細入庫檢查。同時檢查匯交的文檔資料是否和清單一致,是否完整,是否滿足資料歸檔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普查成果數據匯交后集中開展第二階段預處理和入庫。由于數據量大、實施周期短,普查數據建庫采用集中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會戰的形式。各片區組駐省人員在相應省份普查成果資料匯交后陸續轉戰北京,繼續開展普查成果數據建庫第二階段檢查、預處理和建庫工作。數據接收后先由片區組之間開展交叉入庫檢查,由各片區組自行檢查數據省際接邊情況,對接邊存在的問題數據進行修改。此后開展第二階段預處理,包括數據層名稱和屬性結構調整、要素對象化處理(實體對象編碼和要素唯一碼賦值)、網絡數據生成、元數據合并等過程。完成預處理及入庫檢查后的成果數據入到Oracle Spatial數據庫。在集中預處理和入庫過程中仍以片區組為單位進行組織,任務明確,責任到位,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普查數據的接收后入庫檢查、省際接邊檢查、預處理、數據入庫等建庫任務。
本文由南京環球測繪儀器有限公司整理發布
更多相關
徠卡TS16全站儀 測量特點及行業應用
徠卡全站儀,總部位于瑞士Heerbrugg,擁有200余年歷史。是全球空間信息技術與解決方案的領導者,以其廣泛的產品系列和不斷創新而在全球享有盛譽,帶動并引領空間測量領域的發展和進步。徠卡測量系統在兩...
RTK如何進行間接測量?
RTK(Real-TimeKinematic)技術通常用于直接測量,即通過接收和解碼來自至少一個基準站的差分信號,實時計算移動站的位置。但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在像控點(ControlPoints)...
中海達單北斗RTK全新上市
中海達V300單北斗版海星達vRTK2單北斗版近年來,隨著北斗系統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國家發改委辦公廳連續發布文件,明確北斗系統在重點領域的應用任務,并提出到2025年底物聯網裝備全面更換為單北斗設...
徠卡LS15電子水準儀助力大壩安全監測
水庫大壩安全監測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正確的評估大壩的健康狀況,對于水壩能否正常運營至關重要。大壩運行的安全與否關乎國家與百姓利益和安全,大壩出現安全隱患將造成人民財產的巨大損失,為確保大壩能夠更好...
國家局全國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半年情況交流會召開
2017年全國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半年情況交流會在中國測繪創新基地召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庫熱西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局副局長王春峰、李維森、閔宜仁、李朋德,中央紀委駐國土資源部紀檢組副組長陳春光出...
華測X11 RTK的特點及技術優勢
隨著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快速發展,高精度GNSS設備的需求日益增長。華測導航作為國內領先的測繪裝備制造商,推出的X11RTK憑借其卓越的性能、智能化的操作體驗和可靠的穩定性,成為行業內的標桿產品。一、...
徠卡TS16全站儀+重復檢測程序讓基坑監測更容易
行業背景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市建筑的基坑開挖深度越來越深。基坑的開挖、錨固和降排水等工作,打破了地基原有的平衡狀態,引發了土體性狀、周邊環境、鄰近建筑、地下設施的變化。根據相關規范規定,開挖...
北斗與GPS實現信號兼容,全球受益
近日,在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王力主席和美國國務院喬納森·馬戈利斯助理副國務卿的見證下,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冉承其主任與美國國務院空間和先進技術辦公室戴維·特納副主任簽署了《北斗與GPS信號...